close
標題:
發問:
戰國七雄資料 Thx!!
最佳解答:
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的統稱。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。到戰國時期,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,是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,這七個國家被稱作「戰國七雄」。 在七個諸侯國之中,以秦國國力最強。除秦國以外,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。因此該六國又稱「山東六國」。 春秋末年,經列國兼併,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,中原以北的晉,東方的齊、燕,南方的楚、吳、越。戰國早期,上述大國,除吳於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,全都保存下來。秦國、燕國實力較弱。比較強大的是晉、齊、楚、越四國。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,公元前453年,形成趙、魏、韓「三家分晉」的局面,號稱「三晉」。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,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。公元前403年,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。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,專齊政,形成「田氏代齊」的局面。但戰國初期,齊實力暫時弱於三晉。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展,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。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,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,勢衰。 戰國中期,秦、齊、楚、趙、魏、韓、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。最初,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,但在後來居上的齊、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。楚國任用吳起變法,國勢頗振,稱雄江南。趙國與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,並於公元前367年,乘周內亂,把周分裂為西周(以王城為都)和東周(以鞏為都)兩個小國,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。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。由於國內變法的成功,秦、齊成為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。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,但在桂陵之戰(前353)和馬陵之戰(前341)中兩次負於齊國,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,與齊威王「會徐州相王」。公元前325年,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。隨後韓、趙、燕、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。各大國紛紛拉攏與國,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。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、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鬥爭。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,先後制服韓、魏,重創楚國,攻滅巴蜀。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,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。趙亦實力較強,趙武靈王曾實行「胡服騎射」,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。 戰國晚期,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。楚違背縱約,與秦結盟,但在齊、韓、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,一蹶不振。趙滅中山。國力強盛。齊雖挾韓、魏與秦相抗衡,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、魏的蠶食進攻。公元前288年,齊、秦並稱東、西帝,旋皆放棄帝號。次年,蘇秦、李兌合趙、齊、楚、魏、韓五國攻秦,罷於成皋(今河南滎陽汜水),秦歸還部分趙、魏失地求和。次年,齊滅宋。秦遂主謀合縱攻齊。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使樂毅為將,合燕、秦、韓、趙、魏五國攻齊,攻入齊都臨淄,佔領齊國長達五年。公元前279年,齊將田單組織反攻,收復失地。齊雖復國,但元氣大傷,從此無力與秦抗衡。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。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,向東積極發展,與趙形成正面對抗。公元前262-前260年,秦、趙在長平(今山西高平)激戰,秦大敗趙(長平之戰)。公元前259年,秦進圍趙都邯鄲,達三年。公元前257年,魏信陵君、楚春申君救趙敗秦,解除邯鄲之圍。趙雖轉危為安,但受創慘重。公元前251年,燕乘趙國新敗,出兵攻趙,反被趙國擊敗。然而在秦的威脅下,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。公元前247年,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,敗秦於河外。公元前241年趙龐煖合趙、楚、魏、燕、韓五國兵攻秦,但為秦所敗。從此,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。秦乘勢各個擊破,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,先後滅韓、趙、燕、魏、楚、齊,統一天下,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。 戰國七雄中有五國曾經遷都至少一次: 秦: 商鞅變法前秦的國都為雍城(今陝西鳳翔西南),至公元前350年(秦孝公二十年)遷都咸陽,一直至秦滅六國仍以咸陽為都。 楚: 楚自春秋時代起以郢都為國都,公元前278年秦軍攻陷郢都(今湖北江陵)後,楚遷都陳留,之後再遷都壽春(在今安徽境內),一直至公元前223年楚被秦所滅為止。 韓: 韓自三家分晉後定都陽翟(今河南禹縣),後韓於公元前375年滅鄭後,遷都至鄭故都新鄭,直至公元前230年韓被秦所滅為止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1 魏: 魏自三家分晉後定都安邑(位於今山西西南部),但因安邑太接近秦國邊境及難以控制魏國東部較富庶的地區,於公元前362年遷都大梁(今河南開封),一直至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滅為止。 趙: 趙自三家分晉後定都晉陽(今山西太原),後遷都邯鄲,一直至公元前228年秦滅趙為止。 燕: 一直以薊城為國都。 齊: 一直以臨淄為國都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2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的統稱。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。到戰國時期,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,是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,這七個國家被稱作「戰國七雄」。 在七個諸侯國之中,以秦國國力最強。除秦國以外,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。因此該六國又稱「山東六國」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4 到了戰國中期,主要是齊、秦二國之爭,形成東、西對立的局勢。其間又夾雜著「合縱」、「連橫」這兩種外交策略的鬥爭。所謂合縱,主張自燕至楚南北合成縱線,由六國聯合對付西方的強秦,其代表人物是蘇秦。連橫則主張各國單獨與秦連成一條條橫線,聯合對付別國,其代表人物是張儀。由於六國之間彼此的利害衝突,合縱未能實現,而秦國卻以連橫逐步削弱六國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6 戰國末期,齊國因為遭到燕等六國的聯合進攻,實力大減,再也無力與秦對抗。楚國則中了秦的挑撥離間計,與齊決裂。只有趙國經過改革,國力尚強,繼齊成了秦的大敵。可是在長平之戰中,趙國被秦打得慘敗。秦滅亡六國的最後一個大障礙,終於被掃除了。
其他解答:
戰國七雄 自三家分晉後,出現了比較強大的七個諸侯國,即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、秦,史稱「七雄」。這七個大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,一面在本國實行變法改革以圖強,一面相互混戰,圖謀兼併別國,造成七雄並立競爭之形勢。 在戰國初期,魏一度成為首強,稱雄於中原。後來齊以孫臏為軍師,在桂陵、馬陵等戰役中,打敗龐涓所率的魏軍,成了中原的強國。 到了戰國中期,主要是齊、秦二國之爭,形成東、西對立的局勢。其間又夾雜著「合縱」、「連橫」這兩種外交策略的鬥爭。所謂合縱,主張自燕至楚南北合成縱線,由六國聯合對付西方的強秦,其代表人物是蘇秦。連橫則主張各國單獨與秦連成一條條橫線,聯合對付別國,其代表人物是張儀。由於六國之間彼此的利害衝突,合縱未能實現,而秦國卻以連橫逐步削弱六國。 戰國末期,齊國因為遭到燕等六國的聯合進攻,實力大減,再也無力與秦對抗。楚國則中了秦的挑撥離間計,與齊決裂。只有趙國經過改革,國力尚強,繼齊成了秦的大敵。可是在長平之戰中,趙國被秦打得慘敗。秦滅亡六國的最後一個大障礙,終於被掃除了。 韓國 古國名,戰國七雄之一。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,正式位列於諸侯,韓國建立。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,建都於陽翟(今河南禹縣)。公元前375年,韓哀侯滅鄭,遷都新鄭。韓國是戰國七雄中較弱一個,又處軍事必爭之地。公元前230年,為秦所滅。 趙國 古國名,戰國七雄之一。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,正式位列於諸侯,趙國建立。開國之君是趙烈侯,建都晉陽,後遷都邯鄲。公元前386年,趙武靈王進行軍事改革,胡服騎射,軍力增強,滅掉中山國,打敗林胡、樓煩等部族,成為北方的軍事強國。其後在長平之戰中,被秦打得慘敗,元氣大傷,從此一蹶不振。公元前228年,為秦所滅。 魏國 古國名,姬姓,戰國七雄之一。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,正式位列於諸侯,魏國建立。開國之君是魏文侯,建都安邑。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,軍事、經濟力量加強,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,後遷都大梁。公元前344年,魏惠王會諸侯於逢澤,自稱為王。公元前341年,為齊敗於馬陵,從此一蹶不振,疆土也日益為秦所蠶食。公元前225年,為秦所滅。 楚國 古國名,姓。始祖鬻熊。西周時立國於荊山一帶,建都丹陽(今湖北秭歸境內)。常與周人發生戰爭,周人稱之為荊蠻。熊渠做國君時,國力強大起來,後建都於郢。春秋時期,楚不斷擴張,成為領土最大的諸侯國,也是與晉爭霸的主要對手。戰國時,楚領土依然不斷擴大。但由於楚國政策的失誤,在對秦的戰爭,屢遭失敗,國力日衰。公元前278年,秦人攻破郢都,楚被迫遷都陳,又遷至壽春。公元前223年,為秦所滅。 燕國 古國名,姬姓,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。開國之君是召公奭,建都於薊(今北京西南)。戰國七雄之一,燕王噲時,發生內亂,齊趁機攻佔燕國。燕昭王時,又重用樂毅,攻破齊國七十餘城,同時,還向北向東打敗東胡,開拓疆域。昭王死後,前功盡廢。公元前226年,秦破燕,燕王喜東遷遼東。公元前222年,秦俘獲燕王喜,燕滅。 齊國 古國名,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,姜姓,開國之君是呂尚,都營丘(今山東臨淄)。呂尚用齊地的漁鹽之利,發展工商,國家日富。春秋時期,齊桓公用管仲改革,國力強盛,成為第一代霸主,隨著滅小國,開疆域,齊國領土擴展到山東大部。春秋後期,姜氏王室權力逐漸為田氏所奪,公元前386年,田氏奪取齊國的政權,國力繼續發展,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齊國一直是東方的大國,曾一度與秦東、西對峙,公元前284年,燕等五國聯合攻齊,破齊七十餘城,齊從此衰落。公元前221年,齊為秦所滅。 秦國 古國名,嬴姓。開國君主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,被封為諸侯。秦文公擊退犬戎,周王朝將岐山以西的土地盡封於秦。春秋時期,秦穆公在西部「滅國十二,開地千里」,成為春秋一霸。戰國時,秦孝公用商鞅變法,國力大增,最終成為七雄中實力最雄厚的國家。最後經過一系列戰爭,終於在公元前221年,統一六國。|||||七國為了強大自己的勢力,各國都實行不同的政治變革。其中有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,得到成功,令國家富強起來。而本動畫主要從政治及經濟兩方面介紹商鞅變法。34CDDE34D73CDF8A
- 病毒的相關疾病~20點!!
- Jupas可唔可以先交$420之後再選25個Choices-
- 幾題不簡單的數學題目...請大家教教我點計,...
- 102年統測登記分發(急!!!)
- 倉鼠....
- 我住彰化市..想找暑期晚班工讀....有人可以幫忙一下嗎--
- Casio Exilim EX-Z70 同Casio Exilim EX-Z60~!
- 六福村門票
- 基隆哪裡有賣專輯andCD-
- 搭乘高市公車可否到左新圖書館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Come!!發問:
戰國七雄資料 Thx!!
最佳解答:
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的統稱。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。到戰國時期,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,是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,這七個國家被稱作「戰國七雄」。 在七個諸侯國之中,以秦國國力最強。除秦國以外,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。因此該六國又稱「山東六國」。 春秋末年,經列國兼併,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,中原以北的晉,東方的齊、燕,南方的楚、吳、越。戰國早期,上述大國,除吳於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,全都保存下來。秦國、燕國實力較弱。比較強大的是晉、齊、楚、越四國。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併,公元前453年,形成趙、魏、韓「三家分晉」的局面,號稱「三晉」。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,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。公元前403年,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。齊國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殺齊簡公,專齊政,形成「田氏代齊」的局面。但戰國初期,齊實力暫時弱於三晉。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展,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。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,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,勢衰。 戰國中期,秦、齊、楚、趙、魏、韓、燕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。最初,魏國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,但在後來居上的齊、秦夾擊下逐漸衰落下去。楚國任用吳起變法,國勢頗振,稱雄江南。趙國與韓國亦攻滅周邊小國,並於公元前367年,乘周內亂,把周分裂為西周(以王城為都)和東周(以鞏為都)兩個小國,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。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。由於國內變法的成功,秦、齊成為西方與東方兩大強國。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,但在桂陵之戰(前353)和馬陵之戰(前341)中兩次負於齊國,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,與齊威王「會徐州相王」。公元前325年,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。隨後韓、趙、燕、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。各大國紛紛拉攏與國,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。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、楚這兩大東西對峙集團的鬥爭。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,先後制服韓、魏,重創楚國,攻滅巴蜀。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,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。趙亦實力較強,趙武靈王曾實行「胡服騎射」,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。 戰國晚期,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。楚違背縱約,與秦結盟,但在齊、韓、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,一蹶不振。趙滅中山。國力強盛。齊雖挾韓、魏與秦相抗衡,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、魏的蠶食進攻。公元前288年,齊、秦並稱東、西帝,旋皆放棄帝號。次年,蘇秦、李兌合趙、齊、楚、魏、韓五國攻秦,罷於成皋(今河南滎陽汜水),秦歸還部分趙、魏失地求和。次年,齊滅宋。秦遂主謀合縱攻齊。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使樂毅為將,合燕、秦、韓、趙、魏五國攻齊,攻入齊都臨淄,佔領齊國長達五年。公元前279年,齊將田單組織反攻,收復失地。齊雖復國,但元氣大傷,從此無力與秦抗衡。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。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,向東積極發展,與趙形成正面對抗。公元前262-前260年,秦、趙在長平(今山西高平)激戰,秦大敗趙(長平之戰)。公元前259年,秦進圍趙都邯鄲,達三年。公元前257年,魏信陵君、楚春申君救趙敗秦,解除邯鄲之圍。趙雖轉危為安,但受創慘重。公元前251年,燕乘趙國新敗,出兵攻趙,反被趙國擊敗。然而在秦的威脅下,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。公元前247年,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,敗秦於河外。公元前241年趙龐煖合趙、楚、魏、燕、韓五國兵攻秦,但為秦所敗。從此,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。秦乘勢各個擊破,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,先後滅韓、趙、燕、魏、楚、齊,統一天下,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。 戰國七雄中有五國曾經遷都至少一次: 秦: 商鞅變法前秦的國都為雍城(今陝西鳳翔西南),至公元前350年(秦孝公二十年)遷都咸陽,一直至秦滅六國仍以咸陽為都。 楚: 楚自春秋時代起以郢都為國都,公元前278年秦軍攻陷郢都(今湖北江陵)後,楚遷都陳留,之後再遷都壽春(在今安徽境內),一直至公元前223年楚被秦所滅為止。 韓: 韓自三家分晉後定都陽翟(今河南禹縣),後韓於公元前375年滅鄭後,遷都至鄭故都新鄭,直至公元前230年韓被秦所滅為止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1 魏: 魏自三家分晉後定都安邑(位於今山西西南部),但因安邑太接近秦國邊境及難以控制魏國東部較富庶的地區,於公元前362年遷都大梁(今河南開封),一直至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滅為止。 趙: 趙自三家分晉後定都晉陽(今山西太原),後遷都邯鄲,一直至公元前228年秦滅趙為止。 燕: 一直以薊城為國都。 齊: 一直以臨淄為國都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2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的統稱。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。到戰國時期,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,是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、秦,這七個國家被稱作「戰國七雄」。 在七個諸侯國之中,以秦國國力最強。除秦國以外,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。因此該六國又稱「山東六國」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4 到了戰國中期,主要是齊、秦二國之爭,形成東、西對立的局勢。其間又夾雜著「合縱」、「連橫」這兩種外交策略的鬥爭。所謂合縱,主張自燕至楚南北合成縱線,由六國聯合對付西方的強秦,其代表人物是蘇秦。連橫則主張各國單獨與秦連成一條條橫線,聯合對付別國,其代表人物是張儀。由於六國之間彼此的利害衝突,合縱未能實現,而秦國卻以連橫逐步削弱六國。 補充時間:2006-10-24 18:36 戰國末期,齊國因為遭到燕等六國的聯合進攻,實力大減,再也無力與秦對抗。楚國則中了秦的挑撥離間計,與齊決裂。只有趙國經過改革,國力尚強,繼齊成了秦的大敵。可是在長平之戰中,趙國被秦打得慘敗。秦滅亡六國的最後一個大障礙,終於被掃除了。
其他解答:
戰國七雄 自三家分晉後,出現了比較強大的七個諸侯國,即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、秦,史稱「七雄」。這七個大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,一面在本國實行變法改革以圖強,一面相互混戰,圖謀兼併別國,造成七雄並立競爭之形勢。 在戰國初期,魏一度成為首強,稱雄於中原。後來齊以孫臏為軍師,在桂陵、馬陵等戰役中,打敗龐涓所率的魏軍,成了中原的強國。 到了戰國中期,主要是齊、秦二國之爭,形成東、西對立的局勢。其間又夾雜著「合縱」、「連橫」這兩種外交策略的鬥爭。所謂合縱,主張自燕至楚南北合成縱線,由六國聯合對付西方的強秦,其代表人物是蘇秦。連橫則主張各國單獨與秦連成一條條橫線,聯合對付別國,其代表人物是張儀。由於六國之間彼此的利害衝突,合縱未能實現,而秦國卻以連橫逐步削弱六國。 戰國末期,齊國因為遭到燕等六國的聯合進攻,實力大減,再也無力與秦對抗。楚國則中了秦的挑撥離間計,與齊決裂。只有趙國經過改革,國力尚強,繼齊成了秦的大敵。可是在長平之戰中,趙國被秦打得慘敗。秦滅亡六國的最後一個大障礙,終於被掃除了。 韓國 古國名,戰國七雄之一。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,正式位列於諸侯,韓國建立。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,建都於陽翟(今河南禹縣)。公元前375年,韓哀侯滅鄭,遷都新鄭。韓國是戰國七雄中較弱一個,又處軍事必爭之地。公元前230年,為秦所滅。 趙國 古國名,戰國七雄之一。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,正式位列於諸侯,趙國建立。開國之君是趙烈侯,建都晉陽,後遷都邯鄲。公元前386年,趙武靈王進行軍事改革,胡服騎射,軍力增強,滅掉中山國,打敗林胡、樓煩等部族,成為北方的軍事強國。其後在長平之戰中,被秦打得慘敗,元氣大傷,從此一蹶不振。公元前228年,為秦所滅。 魏國 古國名,姬姓,戰國七雄之一。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,正式位列於諸侯,魏國建立。開國之君是魏文侯,建都安邑。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,軍事、經濟力量加強,成為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,後遷都大梁。公元前344年,魏惠王會諸侯於逢澤,自稱為王。公元前341年,為齊敗於馬陵,從此一蹶不振,疆土也日益為秦所蠶食。公元前225年,為秦所滅。 楚國 古國名,姓。始祖鬻熊。西周時立國於荊山一帶,建都丹陽(今湖北秭歸境內)。常與周人發生戰爭,周人稱之為荊蠻。熊渠做國君時,國力強大起來,後建都於郢。春秋時期,楚不斷擴張,成為領土最大的諸侯國,也是與晉爭霸的主要對手。戰國時,楚領土依然不斷擴大。但由於楚國政策的失誤,在對秦的戰爭,屢遭失敗,國力日衰。公元前278年,秦人攻破郢都,楚被迫遷都陳,又遷至壽春。公元前223年,為秦所滅。 燕國 古國名,姬姓,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。開國之君是召公奭,建都於薊(今北京西南)。戰國七雄之一,燕王噲時,發生內亂,齊趁機攻佔燕國。燕昭王時,又重用樂毅,攻破齊國七十餘城,同時,還向北向東打敗東胡,開拓疆域。昭王死後,前功盡廢。公元前226年,秦破燕,燕王喜東遷遼東。公元前222年,秦俘獲燕王喜,燕滅。 齊國 古國名,是周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,姜姓,開國之君是呂尚,都營丘(今山東臨淄)。呂尚用齊地的漁鹽之利,發展工商,國家日富。春秋時期,齊桓公用管仲改革,國力強盛,成為第一代霸主,隨著滅小國,開疆域,齊國領土擴展到山東大部。春秋後期,姜氏王室權力逐漸為田氏所奪,公元前386年,田氏奪取齊國的政權,國力繼續發展,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齊國一直是東方的大國,曾一度與秦東、西對峙,公元前284年,燕等五國聯合攻齊,破齊七十餘城,齊從此衰落。公元前221年,齊為秦所滅。 秦國 古國名,嬴姓。開國君主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,被封為諸侯。秦文公擊退犬戎,周王朝將岐山以西的土地盡封於秦。春秋時期,秦穆公在西部「滅國十二,開地千里」,成為春秋一霸。戰國時,秦孝公用商鞅變法,國力大增,最終成為七雄中實力最雄厚的國家。最後經過一系列戰爭,終於在公元前221年,統一六國。|||||七國為了強大自己的勢力,各國都實行不同的政治變革。其中有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,得到成功,令國家富強起來。而本動畫主要從政治及經濟兩方面介紹商鞅變法。34CDDE34D73CDF8A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